炎帝陵是怎样的景区?
炎帝陵,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,西濒斜獭水,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(967年)建庙之后,已有千余年历史,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,炎帝庙也历尽沧桑,屡毁屡建。炎帝陵核心景区面积5平方千米,总规划面积102.5平方千米。
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,享有“神州第一陵”之誉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并入选《中国国家自然遗产、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》。“炎帝陵祭典”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成功入选“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”。炎帝陵由祭祀区、拜谒区、缅怀区等三大功能区,由炎帝陵殿、神农大殿、神农园、阙门、华夏广场、福林、圣德林、皇山碑林、炎帝陵牌坊等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。
炎帝陵殿建筑布局分为五进:第一进为午门,第二进为行礼亭,第三进为主殿,第四进为墓碑亭,第五进为墓冢。殿外修复了咏丰台、天使馆、鹿原亭等附属建筑。整个建筑金碧辉煌,重檐翘角,气势恢宏,富有民族传统风格,属清代建筑风格。
炎帝陵景区内有哪些景观?
炎帝陵殿
炎帝陵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(967年),位于炎陵山西麓,是炎帝陵景区的主体景点,沿陵墓南北纵轴线均衡对称布局,座北朝南,南临洣水,经过历代扩充与完善,形成现在的五进格局和清代建筑风格。南北长73.4米,东西宽40米,占地面积4936平方米,建筑面积3836平方米,为清皇宫建筑布局。由午门、行礼亭、陵殿、墓碑亭、墓冢五进组成。
神农大殿
神农大殿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东侧,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,建筑面积1413平方米,清式仿古建筑,神农大殿面宽37米,进深24米,高19.6米,由主殿、东西配殿、连廊和两个四方亭组成,主殿外廊挺立着10根高浮雕蟠龙石柱,高5.4米,直径0.8米,蟠龙栩栩如生,石柱为福建花岗岩整石制作。“神农大殿”匾额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。神农大殿以南依自有祭祀广场、朝觐大道、龙珠桥、朝觐广场、咏丰台、龙珠大道、圣德广场等建筑。
御碑园
御碑园位于炎帝墓冢之后,坐落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,大殿后墓碑亭两侧有拱门道路可通。园长100米,面积6400平方米,建筑面积280平方米。东西碑廊各长40米。廊壁刊历代御祭文碑51块(其中明代13块,清代38块),另刊宋、明、清及控记事文碑5块。东西碑廓之间有九鼎台,台上列石鼎9只,每只高1.5米,重1.11吨,象征国家统一,金瓯无缺。园北面是弧形照壁,镶石刻壁画《神农功绩图》。壁画长40米,高1.5米,由228块正方形粗磨青石板镶成,壁画以炎帝功绩为主题,以原始先民从渔猎到农耕,从穴处到定居这一历史性转变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为背景,采用线雕手法制作而成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炎帝勇于开拓、敢于创新、乐于奉献的伟大实践和高尚精神。
九鼎台
九鼎台位于御碑园中心。台面外圆内方,圆台直径18米,方台9.999米。台上厝置九尊花岗石方鼎,每尊1.2吨。九鼎是中国古代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,这里寄寓祖国统一,民族昌盛,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意。